時事觀點

 

 

 
 

 

     
 
 

台美間海洋戰略合作之必要(下篇)

 

鄭欽仁(作者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刊自 2006年03月30日 台灣日報

 

上文提到中國的海洋佈局,企圖將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的西太平洋地域列為「中國海」的野心;中國由第三世界的新興國家,一鼓作氣的走向帝國主義、甚至是軍國主義。而其帝國主義性格有延續傳統王朝帝國的因子在內,成為「華夷秩序的中華帝國主義」。

其帝國主義的行徑除了剛才所提的海洋佈局,最明顯的是1987年提出的「戰略邊疆」論的主張。

中國將支配的地域分為「地理的境界(國境)」與「戰略邊疆」。所謂「地理的境界」是通常的國境概念,指的是國家的領土、領海與領空概念。這地理的國境是受國際社會所承認,有相對的安定性與確實性。

但1987年所提的「戰略邊疆」不受領土、領海與領空的限制,除了包括排他性的經濟水域與海洋大陸棚視為當然領域之外,還包括大氣圈外的宇宙空間(太空)與大洋的深海底,也就是中國追求三次元的「境外」領域。

此「戰略邊疆」隨著「總合國力」的強弱而伸縮,「總合國力」則以軍事力為後盾,故中國企圖以強大的軍事力向外擴充,超越其應有的領土、領海與領空,這不是帝國主義是什麼?

這帝國主義的性質就是上文提到的「華夷秩序的中華帝國主義」。傳統中國以自我為中心的「華」,而其他民族與國家列為「四夷」,以中心向四方邊陲的夷,分層次的統制(支配),所以有直接統治的地區;有未能直接支配的邊陲地區,則以間接統治的方法控制,即是委任統治。委任統治則封以王號(爵位),或等而下之的將軍稱號等等,成為其附屬(國)。或是再更遠的地區無法掌控,仍舊給予名號,用朝貢貿易來維繫,以達到「中華世界」統治的美夢,稱為統治「天下」。中國傳統的王朝帝國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權之下,用「戰略邊疆」來達成中華帝國的夢想。

中國的這種思想構造,必然要對台灣發動侵略,從掠奪的台灣為基點再向四週劃更大領域。中國侵吞台灣後亞洲國家勢必會向中國傾斜而猶同附庸國。幾十年來中國的「反霸」口號下,到這時候更具體,而與美國爭霸。即使與美國爭霸未到決裂,但地球半邊已被中國共產(黨)帝國瓜分為「華夷秩序的中華世界」。

所以如上所說的,美國已到了非軍援台灣不可的地步,也就是說,美國藉台灣的力量分擔亞洲安全保障的任務。但其前提,美國必須尊重台灣是一個國家,使台灣擺脫外來政權帶給台灣人民的禍害kk「國共內戰」架構的牢套,而面對歷史與現實,即台灣自古及現在皆非中國固有領土。

(五)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強國,應該學習尊重揭櫫自由民主的小國。台灣人民堅決反對蔣家領導的國民黨法西斯政權而自我解放,又堅決對抗擁有13億人民的中國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雖備感艱辛,但是勇敢;目前在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國家嗎?

台灣自1996年以來實施直接民主的選舉而選出自己的總統,已經界定了國家主權與領土的範圍,但美國仍然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這使在台灣的中國人有機會顛覆台灣人自己選擇的政府,而使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又回到數十年前的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國共內戰」架構裡;但從「中國的黨閥」關係看來,國、共竟然合作顛覆台灣人所營造的國家,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情形。

美國的輕衊台灣人的情形,直到最近尚有所聞,當台灣的外交部長聲稱「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時,美國官員竟跑到台灣駐美機構干涉。我們希望美國干涉的內容應是:「台灣的外交部長應該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以合乎台灣人民及其選出來的政府的事實。

美國對台灣、甚至對中國、對亞洲的政策時常犯錯,乖離亞洲人的想法。台灣自2003年議論制定「公投法」到翌年4月20日總統選舉時的同時公投,都受到布希政府的杯葛。

公投的兩個議題,一是台灣受到中國飛彈威脅而不能解除這威脅、以及中國不放棄武力侵略時,台灣是否要採購武備。其次,是否與中國協議,建立兩岸和平機制。這兩個議案的內容不外是追認以往台、美、中所實行的政策,即三十年來,三者在「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關係法」之下持續運作的內容,但美國的態度,在台灣人民看來是顛覆泛綠的國家訴求,不但帶來不安,更影響陳、呂的選票,也影響選後泛藍誤認美國態度是支持其不法抗爭的氣勢。

其實,公投是抑制帝國主義藉口發動侵略的最好手段。公投是訴諸全國民意的抉擇,侵略者不能忽視民意擅自出兵。昔日俄羅斯侵略車臣而出兵,但土瓦(Tuva)共和國用民族自決(公投)方式肯定自己的憲法而否決俄羅斯聯邦憲法,並脫離該聯邦,使俄羅斯終於無法用武之地。

公民投票是採民族自決的方式,是十九世紀以來人類崇高的理想。如果當時的布希及其政府能更積極的支持台灣的公投內容(而不是在美國干涉下那兩個不三不四議題),則防範目前中國向各國的滲透、以及抑制日後中國「反分裂國家法」的提出,更為有效。但是在那時期,美國還用不同的方式聲明美國對台灣沒有防衛的義務。台灣在2004年的大選,由於「美國因素」只是險勝。若非綠營贏了選舉,恐怕目前的台灣及亞洲國家更向中國傾斜;不僅對美國不利,對自由世界也不利。美國在布希總統第二任期間,應該重新修正對台灣的政策;並尊重台灣是一個國家,使台灣在國際社會有立足的本錢,同時能促成台灣內部的安定。

(六)國際上外交評論家曾經期待布希總統第二任內能善待潛在的同盟國,檢閱亞洲的情形應該指的是台灣。但對亞洲的安全保障來說,不管是地緣政治學上的位置,還是與中國霸權國家真正對峙的仍舊是台灣。

美國處理伊拉克之後對東北亞的北韓問題沒有辦法放任下去,美國期待的六國會議,尤其希望中國的真心協助,是「誤解」了中國,筆者在很早的文章中已經指出是不可能的。中國自1950年代起到今天半個世紀多,是利用朝鮮半島與台灣牽制美國。美國想在東北亞順利,就用台海緊張來牽制;相反,也是。所以朝鮮半島與台灣是中國當做翹翹板來對付美國。美國愈把台灣的處境壓得愈低,中國反而愈得逞。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雖美中關係一時緊張,但長期看來,對美國是有利的。

中國武力已崛起,美日同時共同負擔亞洲的安保愈會吃緊,經東北亞到東南亞的安全(特別是海上航線)更有必要扶持台灣力量。中國武力崛起速度之快在預估之外,故必須軍援台灣、尊重台灣國家地位與制憲,都是必要的。甚至可以說,已經面臨和時間競賽的局面。這應該是華盛頓調整政策的時刻。

 

(作者為總統府測顧問、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TOP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