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認同與國民基礎教育

曾道雄

指揮家

 

 前言:有關國家認同之意義與內涵,本人相信與會諸位學者均已作了精闢深入的詮釋。本人認為「國家認同」應就「國家」的意涵,以及「國家」存在的目的加以釐清,然後落實於基礎教育,教導國民認知:在一個「國家」之中,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義務與權利,在繼往開來的歷史中,尋求自我的定位,掌握「國家」發展的方向,然後奉獻己力,實現「國家」的願景。

一、國家的意涵與存在的目的

國家的意涵或可謂一個「福利的大社區」。國家存在的目的基本上除了確保人民的生命與財產的安全之外,它應是傳承知識與文化,創造生活的價值。血統、語文或許是國家組成的初期因素之一,但就國家宏觀的建構而言,它不是絕對的條件,這一點,從台灣或其他移民國家來看尤其顯著。國家提供一個時空的環境,讓人民在權利與義務的互惠中,得以發揮潛能,增進群體的福祉,實踐生命的意義。因此,所謂「民族意識」、「歷史血緣」等情結,不是建構「國家」的服務項目。

二、教育落實國家的基本認同

今天台灣的國家認同發生如此紊亂,而且受到政治教條所扭曲,原因出在於基礎教育對「國家」意涵與宗旨的誤導,因此,明知「主權在民」,但潛意識裡仍受到傳統政治教條與大一統的情結所主宰。現在最根本的要務,就是國民對「國家」之認知與認同的教育工作。

三、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1.客觀解析台灣做為一個國家的必要及其現實見証的條件。

2.認識台灣做為一個典型移民國家的多元住民之歷史與人文風采。

3.了解台灣在整個世界環境中的特殊地理位置與其優勢。

4.實地從事台灣山川、田園、海洋、與大自然生態之巡禮、尋求維護與永發展之道。

5.傳承台灣多元藝術文化及國際視野之前瞻與創新。

6.教育國民體認國家的真義,從思想與行為上突破台灣內在與外在政治困境。

7.認識、尊重、並欣賞東西方不同之珍貴文化、藝術遺產。

8.教導國民發揮台灣人之潛能,善盡國際社會責任。

四、結語:台灣的國家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