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國代選舉,民進黨贏了,贏在連宋訪中所掀起的「中國瘋」當口,也贏在阿扁被認為亂了方寸的時刻。民進黨在這種「亂世」局面中贏得選舉,如果只是單純的以「鐘擺效應」來解釋,恐怕會失之於簡化。那麼民進黨在主導修憲的工程中,為何能夠贏得這場選舉呢?這跟台灣人民不願把台灣主權被中國當成私有化的領域有關。
從今年三月十四日中國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之後,台灣的主權歸屬不只被中國視為是私有權,也讓兩岸的「內戰幽靈」再次重現。該法的第三條裡就明白的規定「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的問題,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領土統一,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任何外國勢力不得干涉。」
由於,兩岸現狀被中國以法律的形式界定為「內戰化」,這不只讓「台灣地位未定論」變為空論,更在排除國際干涉的可能性之後,台灣主權問題想要成為「全球公共問題」,或尋求「全球公共利益」進行保護的機制就受到限縮。
事實上,國際間早已普遍的認知到一個穩定的國際秩序,必須依靠足以維護公共利益的多邊制度安排才能達成,如果在國家之上的公共問題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國際社會將永遠處於混亂與衝突的循環之中。也就是說,新國際政治必須在一個有限主權的基礎上,確立更多的多邊國際制度,並通過集體行動來提供國際社會穩定所依靠的公共產品,使得涉及到的全球公共問題得到有效的治理。
然而,中國將兩岸關係「內戰化」,只是主權私有化的觀念在作祟,這種缺乏跟台灣人民共同把主權當成公共利益進行分享與討論的空間,兩岸關係想要獲得兩岸「共同治理」的可能性就遭到排除。同樣的,兩岸關係的「內戰化」,也為中國私自採取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預留一個伏筆。這也是台灣主政者針對反分裂法中,特別是對台獨可能採取「非和平方式」的解決手段感到憂慮的地方。
為了呈現這種憂慮,阿扁總統從過去以來就一直在中國對準台灣的飛彈上做文章,不斷宣揚中國部署對台飛彈所進行的是一種「戰爭恐怖主義」。這不只是台灣主政者對兩岸關係「內戰化」所進行的「妖魔化」作用,也是針對兩岸關係缺乏全球性公共治理機制所造成的一種疑慮。中國雖然有意透過連宋的訪問與會談化解這種疑慮,但疑慮者本身並未受到應有的尊重與共同討論的機會,中國即使把經濟利益做給在野黨以化解兩岸內戰化的可能性,但缺乏主政者的參與,任何善意舉動恐怕都只是枉然。
所以,不管連宋是否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或者是宋胡會新提出的「兩岸一中」的概念,台灣人民已經以選票否定泛藍聯共所取得的任何協議。因此,民進黨贏了,也是代表台灣人民贏了。
(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