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自主,從管理頭髮開始

吳珮瑛(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

刊自 2005年8月15日 中國時報

 

       

    為了該如何對待中學生三千髮絲,近來學生、教師、學校、教育部與家長吵得沸沸揚揚。

    教育部搬出的理由是,解除髮禁是維持學生的基本人權。這對於向來威權性格濃厚的教育從業人員是聽不下去的,教師與學校對教育部的反抗,也正好對應著學生抗衡老師與學校對於頭髮的干預。

    兩相對照,就可以看出,不論是學生、老師或是學校都極厭煩被約制管理,但會造成今天的局面,絕對是起因於對彼此的不信任。教育部不信任老師與學校可以做到他所要的「理想境界」,而老師與學校也不信任學生可以達到他所要的「標準」。因此,對於教育部採取以處罰、簽約定等方式來管理學校,學校的反應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論學校採用任何對策來應付教育部,這些也都是聰明的學生會用來對付學校與老師的良策。

    我們的學生就在這種週而復始的貓捉老鼠、瞞上欺下的循環中,一個年級度過一個年級,一個學校換過一個學校。而後在各方的壓力下,使盡全力來到人人稱羨的明星大學,原來的高中老師、學校與家長有如溺水中被急救上岸的人,深呼一口氣後就雙手一攤、責任已了,認為我們的孩子就此可以自由、自然的展翅高飛,對於現在許多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而言更是如此。

    當社會時常批評現今的大學生程度日益低落之時,到底是什麼程度的低落讓社會詬病,讓大學老師及出校門後的老闆搖頭不已、嘮叨不休?數學、英文程度太差?或是任何專業課程的表現每況愈下?我擔心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做事方法。

    就我站在大學觀察十多年的經驗,確實是看到學生在這些面向上往下傾斜的改變。為何這一群從小讓家長與老師投入最多心力、財力與物力的孩子,在這些面向上會有這樣的現象,站在投資的角度,這儼然就是虧本的生意,而站在教育的角度,一定是在教育、養成的環節中出了問題。

    學生越來越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你如果忘了喊口令,他就原地立正不知如何往目標邁進,當你告訴他可以往前走時,他會告訴你:老師我不會做沒有做過的事,告訴他工作的截止期限,他不會往回推算安排各種工作所需要的時間配置,請他竭盡所能發揮想像時,他基本上是懶得去想,就算有想,他也會告訴你,這是課本沒有學過的,所以我不會。

    學生的這些表現所反應的是,從小在一個唸書行程與範圍被安排絲毫不差之框架中成長的孩子,已經失去各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然而這一群學生,對很多事其實是似懂非懂卻又顯得很有自主性。我們可否合力使孩子在這連續的教育過程中,讓他們的自主性發揮在對自我的管理上!

    中學時期的孩子是最叛逆的一群,孩子心理上的掙脫,所要爭取想必只是一個自主性,因此,當我們告訴他畸形怪狀的頭髮會使唸書分心時,但只要他抬頭一望博學的老師、或者唸明星大學的哥哥姊姊們的丹頂鶴髮,飄逸的長鬚時,他們會認為你是在唬三歲小孩。教他們做好各種的管理,就由管理頭髮的小事開始。期待被大人尊重下的孩子們,會是一群有自主性,又懂得自我管理大小事的新世代。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TOP

   
 

 

---關閉視窗---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版權所有©    此網站最佳瀏覽模式1024*768

100 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51號西側12樓之4        TEL: (02)2313-1155#110         FAX: (02)2313-1175        E-Mail: tisa@tisa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