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神六」的軍事意義

 

王崑義(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刊自自由時報 2005年10月18日

 

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六號」載人太空船之後,雖然他們一再地宣稱是用於和平的目的,但只要看到整個研究與發射過程都是由解放軍所主導,不免讓人憂心中國的航天發展,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說的是為了和平?

一般,各國在發展載人太空船的軍事功用,大致脫離不了幾項目的:一是偵察與監視地面目標;二是協助指揮和控制地面軍事力量;三是維修軌道衛星和組裝大型太空軍事設施;四是攔截與摧毀衛星和飛彈;五是作為軍用衛星和平台的軌道加油補給站。這裡面尤以第一項和第四項最為各國所重視。

過去中國在進行「軍事事務革命」以追求高技術戰爭的能力上,不斷的強調未來的戰爭模式,將是一種「陸、海、空、天、磁」的五維戰爭,所以他們除了強化陸海空這三項傳統軍力之外,也不斷的在「磁」這項資訊戰中,快速追求先進國家的腳步,並以建立「網軍」做為提升資訊戰效能的指標。

另外,中國對於「天軍」的建構,也是他們從六○年代開始發展「兩彈一星」之後的夢想。一九九二年,中國把載人太空船正式列入國家發展計畫,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太空船載人航天工程。一九九九年中國第一艘無人實驗太空船成功發射後,一直到今年的「神六」發射成功,中國的太空發展計畫可謂進展神速。

在中國快速發展的航天計畫中,卻也標誌著中國將更有能力以「小動量空間火箭技術」,在太空中迅速改變飛彈軌道來實行攔截或躲避攔截,中國擁有這種技術以後,他們的長程飛彈,就有能力對抗美國一直在發展的飛彈防禦系統,這也是美國對中國發展航天技術最憂心之處。

然而,在中國不斷的發展高科技作戰能力之時,台灣方面的在野黨卻以政治鬥爭,持續阻撓軍購案的過關,讓兩岸軍力更可能處於失衡的狀態,這是台灣在安全上最大的隱憂。

 

(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TOP

   
 

 

---關閉視窗---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版權所有©    此網站最佳瀏覽模式1024*768

100 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51號西側12樓之4        TEL: (02)2313-1155#110         FAX: (02)2313-1175        E-Mail: tisa@tisa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