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美日台戰略合作的關鍵議程(上)

 

賴怡忠(作者為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刊自 2005年10月31日 台灣日報

 

由台灣智庫與日本岡崎研究所,以及美國傳統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五次的「美日台戰略對話」於日前結束。包括日本北圭眾議員、前美國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前副國務卿幕僚長迫田羅賓、前日本駐泰國大使岡崎久彥等十三人,與台灣的資深官員與智庫學者進行了深入的對談。

本次戰略對話發生的背景是在今(2005)年二月「美日二加二聲明」後,亞太戰略局勢正發生重大變化,而美日台三個國家內部也有許多政治議題在發酵。相對於小泉首相九月大選勝利所帶來的執政優勢,美國小布希總統以及台灣陳水扁政府都正處於十分困難的狀態。照理講,當國家內部面臨執政困難時,注意力都會放在如何處理內部的問題上,但這次的對話卻發現亞太環境變化已經大到無法忽視的程度,同時所謂內部執政的困難,都與國外議題有關。

以美國來說,雖然卡崔娜颱風使小布希政府的領導威信受到重挫,但真正影響美國政府的還是伊拉克問題,對中國的歧見也擴大政治紛爭。

同樣的,正是將應該一致對外的國家安全與國際競爭力議題當成政治鬥爭的手段之一,使台灣現在步上被國際觀察家稱為「自我毀滅」的政治道路。這表示美日台三方對於國際問題的協調合作,對外在與內在環境的改善都會很有意義。

台與「美日同盟」須速整合

以安全問題來說,中國崛起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是影響亞太戰略環境的關鍵,所以如何透過美日台三方的合作,以形塑一個有利於中國走向和平的國際環境是十分重要的。這意味著「美日同盟」要持續發展,同時與台灣安全的整合速度也要加快。

與台灣安全的整合不僅意味著在台海有事時,「美日同盟」能夠快速有效的處理,同時還意味著台灣在未來亞太安全局勢的管理上,有能力能扮演更大的角色。這表示如何透過現有美日台三方的安全對話管道,進一步向戰略與戰術的實質內容深化並加以整合,同時透過硬體與軟體的獲取,建立一個三方可以實質合作的平台。可惜的是,因為在野黨杯葛,台灣至今無法獲得足夠的進展,使其與「美日同盟」的整合距離越拉越遠。

美不滿泛藍封殺國安討論

台灣的三項軍購除了處理中國針對台灣的飛彈威脅與潛艦封鎖外,還與建構一個與「美日同盟」整合的軍事平台有關。因此是「美日台安全合作」的關鍵項目。美方對軍購案表示理解台灣內部的政治爭議,也表示要購買何種項目應由台灣決定。但正如薛瑞福在公開演講時指出的,美方(包括日本)最不能理解的,是這些項目連進入立法院討論都沒有機會,台灣民眾因此被剝奪了透過立法院的公開辯論,以了解台灣國家安全需要,以及相關國防政策內容的機會。對於現在軍購案的討論只停留在價錢而沒有國安的層次,以及被泛藍政黨刻意阻止其在立院公開討論的機會,這種種把國家安全當成政黨鬥爭的手段,令人感到十分遺憾。

令人不安的新亞太經濟秩序

在經濟方面,美日都對亞洲現在的經濟趨勢感到不安,不僅因為中國吸取大部分的經濟資源,造成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合理傾斜,同時中國以經濟來換取統治正當性,在沒有相應的政治改革下,使其經濟發展與市場邏輯背道而馳,造成重商主義的抬頭,進而危及亞太區域發展的開放與透明性。尤其是最近由「東協加三」進一步出現的「東亞峰會」,不僅其組織沒有明確的發展議程與要處理的問題,同時在形成時即刻意排除與亞太經濟息息相關的美國,更使人懷疑一個「強化中國、壓制日本、排除美國」的新亞太區域秩序,正透過類似這樣的「自由貿易協定」而出現。

因此台灣所面臨被中國施壓而出現的邊緣化危機,正是這種封閉經濟秩序逐漸成形的現象之一。美日台經濟合作已經不再限於三個雙邊經貿關係,而需要對這個區域經濟現象提出因應對策。這包括如何促使中國服從市場經濟,三邊對東南亞政策如何整合,如何協調其印度政策等。

 

(作者為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TOP

   
 

 

---關閉視窗---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版權所有©    此網站最佳瀏覽模式1024*768

100 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51號西側12樓之4        TEL: (02)2313-1155#110         FAX: (02)2313-1175        E-Mail: tisa@tisa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