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序委員會被否決四十一次的軍購案,終於在第四十二次在程序委員會過關。對於錯愕不已而信誓旦旦有意封殺,使該案退回程序委員會的立委諸公們,請不要一再犯錯,應該利用機會就此讓軍購案進入立院的討論議程,給與台灣全體人民一個對於軍購議題知的機會。
首先,通過程序委員會並不表示軍購案已經通過,而是軍售案因此可以進入討論的議程。台灣人民需要這樣一個可以在立院討論的機會,來嘗試瞭解軍購案的內容與牽涉的範圍。如果經過討論與協商還是無法達成協議,軍購案一樣會在立院被否決。但是這個討論的過程,卻可以使台灣百姓有機會進一步瞭解相關的台灣防衛議題,以及其牽涉的爭議為何。這不僅有助於全民對於相關國防概念的能力提升,同時在維護人民於相關國防事務上知的權利,也有其正面助益。
其次,目前有關軍購議題的爭論幾乎都只集中於預算問題,亦即預算編列與武器採購價格是否合理的問題。但是軍購實際與台灣的防衛政策,以及國家安全戰略等議題高度相關,這時在不是目前「要五毛、給一塊」的討論所能觸及的。因為武器的採買與防衛策略有關,更是廣義國家社會安全戰略決策下的產物。
現在有關軍購問題的討論,要嘛是預算辯論,要嘛是擔心不通過後對台美關係影響,可是最核心議題: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及其戰術需要,卻淹沒在政治人物與媒體口水中。持續在立院外的爭論結果,只是幾個不需要與對方詰辯的論點持續自說自話。已經很清楚的顯示出,這種情形不僅無助於國家安全的永續經營,更排除了台灣老百姓一個全民國防的教育機會。
實際上,美國現在對於台灣的軍購案,也早已表示會接受台灣民主決策的結果。但美方所不解的,正如前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在台灣公開演講所指出,是為何軍購案連進入立院討論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我們進一步看現在的軍購案,其內容與項目已經有許多改變,有的項目被轉移到一般預算,而其預算規模也出現大幅修正。這個與先前大相逕庭的軍購案,難道不值得討論嗎?
多位在野黨領袖認為軍購案項目已經在二○○四年公投被否決,所以無須討論。但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當時公投的題目還包括兩岸談判,那麼根據同樣的邏輯,是不是當時的公投也一併否定掉在野黨念茲在茲的「台中對話」呢?如果是如此,那麼今年中國通過「反分裂法」後,在野黨主席的相繼訪問中國,以及其後所建立的「國共論壇」,是不是更不為台灣人民所接受呢?相信對於公投所處理問題的內容,可能需要的是清楚的釐清,而不是遽下結論吧!
有人說這個軍購案是個「凱子軍購」而加以反對,但即使反對,難道這個所謂的「凱子軍購」,不值得在立法院有一個理性的討論機會嗎?軍購案實際上是藍綠對壘的政治犧牲品,給軍購案一個理性討論的機會,脫除藍綠情緒性的政治指控,在軍購所牽涉的國家安全戰略脈絡下,來好好檢視軍購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