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國家、國與國的關係,就有戰爭的存在,就有「權勢平衡」(balanceofpower)的戰略意念。西方希臘、中國戰國時代講的合縱連橫,就是權勢平衡。不過我們現在講的權勢平衡典範是1648現代國家觀念起始後,19世紀初奧地利政治家梅特涅(Metternich)創造的。梅氏當過奧地利的外長和總理,他聯合法國和英國對付俄羅斯和普魯斯,維持了歐洲和平近一百年。
梅特涅權勢平衡創造者
二次大戰後,美蘇冷戰中,梅特涅的信徒季辛吉大玩權勢平衡,聯合中國、日本、西歐對付前蘇聯和東歐。季氏錯估國際形勢,認為蘇聯國力大增,急追、威脅美國,美國不間離蘇聯和中國關係,聯中抗蘇,維持權勢平衡,必難避免美蘇冷戰轉熱,甚至爆發大戰。
現今美國國務卿萊斯是季辛吉信徒,一樣堅信權勢平衡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不二法門。蘇聯崩潰後,俄羅斯國力大減,中國崛起,有成世界第二強國之勢(對此論我有保留),並武力崛起威脅美國超強霸權地位。加上美國自由民主與中國專制獨裁基本價值之爭,美中戰略對立、競爭無可避免。
後冷戰的俄羅斯雖已變弱,但仍是軍事強國(軍力仍比中國大),其民主化遲疑不進,專制統治有轉強之勢,與專制中國趣味相投,並已重修舊好。中俄聯盟抗拒美日同盟,在東亞對立爭霸,明顯浮現。從萊斯角度來看,此權勢平衡對美國不利。還有,歐盟仍未整合成功,也還不視中國為戰略威脅,對遙遠東亞更不視為切身權勢利益所在,不願與美國聯盟對抗中俄。
權勢平衡維護世界和平
世事多變,中國崛起,印度也崛起,正與中國爭領風騷。冷戰期間,印度發展落後,卻與前蘇聯靠近,維持反美外交政策。近年經濟高速發展,民主政治也已鞏固,與美國關係逐漸改善,而有近日快速戰略夥伴關係的發展。
去年7月萊斯訪問過亞洲回國後,著手研究如何貫徹布希要賦予印度核子地位的問題,既予以印度核子大國資格,又可以符合美國的利益。今年2月17日印度總理辛赫抵華府訪問。在美印的聯合公報中,美國認為「印度是一個具有先進核技術的負責任國家」。
3月2日布希第一次訪問印度,破除很多障礙,與印度簽署核能合作協議,另同意全面進行經濟與科學合作,美國與印度因而建立起「戰略夥伴關係」。布希與辛赫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這項歷史成就」將允許兩國進一步邁向共同目標,即全面進行民用核能合作。簽定協議之前,美、印雙方進行了八個月密集磋商,目標在解除1974年印度試爆核武以來,美方設下不與印度分享民用核能科技長達30年的限制。
3月3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布希藉由與印度達成民用核能合作協議,建立了美國與印度間的新戰略夥伴關係。國防部並表示:「美國承諾提供先進戰機,回應印度對多功能戰機需求,我們有意提供F16和F18兩種經過實戰驗證的戰機。」
制衡中、俄美聯合印、日
國際輿論的看法,認為美印有聯合制衡中國的意義,布希之如此,是以核合作交換印度的制衡中國的崛起。日本「東京新聞」說美國拉印度意圖與日美同盟構築起實際上的對華包圍。美國「紐約時報」說要將印度視為制衡中國崛起的一股力量。英國「泰晤士報」說:美國視印度為強大盟友與平衡力量以應對中國的亞洲霸權。
總之,師承梅特涅和季辛吉,現實主義的萊斯的21世紀權勢平衡的鴻圖大局已形成。在此戰略佈局裡,美國聯合日本、印度(當然也希望包括歐盟)權勢制衡中國和俄羅斯,尤其在東亞、南亞和中亞的地緣戰略上,是其戰略主軸。
還有,在萊斯和布希的新保守主義思想體系裡,權勢考量外,還有自由民主與專制獨裁之爭,美、印、歐是民主國家,中、俄是專制政權。兩邊的權勢結盟有其「文明衝突」的根源,其權勢對立、鬥爭,有其歷史必然。
(作者為前總統府資政、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理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