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訪美的行程,馬英九正在進行一場「全球議題操控」,也是在進行一場「全球輿論戰」,如果讓他操控成功變成一個世界級的領袖,在出口轉內銷的煽動下,民進黨若無因應之道,二○○八將面臨最艱苦的一戰。
傳統上,民意操控原本是屬於國家的範疇,但隨著全球傳播的擴展,許多國家的領袖也能藉由「議題設定」,把原本屬於國家的內部議題,轉變成世界主流的價值議題,它不只形成「全球化語境」下的一個認同機制,也變成是「全球公共領域」對某一事務的判準,前一陣子中亞地區的「顏色革命」,正是歐美國家在全球公共領域中,對中亞國家所發生的群眾革命特意加諸的價值判斷。
同樣的,馬英九的美國之行,雖然沒有提出新的論述,但他既吸納阿扁的說法,也擷取連戰跟中國所取得的共識,更直接觸及美中的核心價值,逐步把它們提升為全球公共議題,特別是在美中有「共同管理」台海議題的共識之下,更讓馬英九得以兩邊討好,並建構出一個馬氏特有的解釋架構。
就這樣,全球既聽到馬英九說維持現狀是「四不一沒有」、對台灣的國際參與提出「暫行架構」,以及國民黨將推動台灣扮演和平製造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的角色;他還使用美國對中國的語言,希望台灣做一個「負責任的合夥人」,兩岸應創造共同的利益等。
雖然馬英九許多的說法還顯得空泛,但他這次善於使用別人的語言,可以不在話題上失分,卻能模糊掉兩岸最爭議的主權議題,並創造兩岸問題在全球公共領域上的新語境,把他的形象推上可以建立在美中台多重權力場域共存的基礎上,讓他變成一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新希望。
面對在全球公共領域全新的馬英九,民進黨如果還只是固守中國威脅論,不能在未來創造新的價值訴求,並在全球輿論戰中爭回主導權,那麼從李登輝時代以來所建構的本土化價值,可能在二○○八的選戰中一起被葬送掉。
(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