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倒扁意識

 

王崑義(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刊自自由時報 2006年07月18日

 

在泛藍陣營發動罷免阿扁不成後,一批「親綠學者」卻在泛藍的氣餒聲中再次丟出倒扁震撼彈。前次泛藍是以「政治責任」要求阿扁下台,這次「親綠學者」卻以「道德危機」希望阿扁下台立下典範。只是,不管是政治責任還是道德危機,「倒扁意識」卻是他們存在的共同價值,那麼怎麼解構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倒扁意識」呢?

事實上,「倒扁意識」存在於藍綠之間是有別的,在泛藍陣營裡從二○○○年失去政權以後,一種統治菁英或「貴族世家」遭到來自平民的阿扁擊敗之後,他們的「倒扁意識」其實是充滿「國仇家恨」的悲憤意識,所以倒扁復辟是他們凝聚這股悲憤意識的共同力量。

「親綠學者」的「倒扁意識」卻不必然如此,但仍沒有擺脫菁英意識作祟,他們從社會運動的街頭轉進學術殿堂,其實頗有無奈隱退的意思,在平民總統未能實現他們的立國之志時,一種菁英反撲的意識遂「從心出發」,希望能喚起菁英階層集體反省革命失敗之因,所以「親綠學者」的「倒扁意識」其實是帶有一種「不斷革命」的「菁英反撲」意味。

當然,「親綠學者」這種「倒扁意識」應該不是始自阿扁周遭人士的腐敗開始,反而是執政以來就已經在蓄積這股力量,這跟阿扁執政以後採取重用「童子軍」,禮遇泛藍投奔之士,對政敵動輒悲憐乞求,對革命的菁英伙伴卻保持距離的「親小人、遠君子」策略有關,在上行下效的情況下,扁政府高層除了呂秀蓮之外,幾乎一面倒的出現反智傾向,讓親綠的知識份子早就對扁政府失望。

就因阿扁政府在用人時所採取的媚俗行徑,以至於因媚俗所產生的貪腐弊案頻生之後,遂觸動了這群在學術殿堂內「親綠學者」的菁英意識,他們不必然認同馬英九的理念,卻不自覺的使用了馬英九那些「貴族世家」式的語言,如民主價值、給呂秀蓮一個機會等。所以,未來這些馬式的語言是否會構成藍綠合流的共通「倒扁意識」,卻是值得觀察之處。

 

(作者為戰略學者、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會員)

 

 

 

   
 

TOP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