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所主導的一○二五「反黑心、顧主權」大遊行獲得空前成功。這場遊行證明了民眾對民進黨強力監督在野黨的重大期待,也給民進黨一個最好的反省機會,更可以成為台灣新公民運動的起點。
由於對遊行的目標一直未交代清楚,以及綠營支持者對蔡英文上任後軟趴趴的作為極度不滿,使這場民進黨主導的遊行在過程中一直被陳水扁的身影所籠罩。一個政黨主導的遊行會被某一個人干擾到這個程度,也顯現這個政黨在蔡英文任黨主席後,不僅整合還沒有完成,其領導中心也還未得到綠營支持者的完全認同。但此次遊行所展現的高能量,顯示當民進黨展現強力監督作為時,馬上得到支持者的踴躍回應。可看出人民就是期望民進黨能扮演好一個強有力反對黨的角色。
一○二五遊行是蔡英文首次擔綱演出,也鞏固了她擔任現階段民進黨共主的地位。陳水扁固然因這個成功的遊行使其政治籌碼獲得提升,但由參與遊行民眾對扁案多不願明確表態的反應來看,陳水扁對民進黨支持者的影響力是在下降。實際上,正是因民進黨這幾個月來的弱勢作為,導致泛綠民眾在極度失望下將支持對象投射到陳水扁身上,復加上國民黨明目張膽操控司法進行政治追殺的作為,使陳水扁能夠將人民對國民黨的不滿、對民進黨的失望等,轉移成為對自己的支持。但當民進黨重新恢復反對黨的批判能量後,原先依附在陳水扁身上的支持力量,就再度回籠到民進黨本身。這也見證民進黨現在的問題,主要還在於蔡英文願不願意放下身段,扛起反對派的政治領導責任。相信只要做到這點,陳水扁因素就不會是大問題。
一○二五也把永不沾鍋的馬英九打回原形。面對六十萬民眾的怒吼,馬政府與國民黨似乎亂了套。不僅回應荒腔走板,還想持續以對陳水扁的司法追殺,來迴避自己執政無能的責任與外界對其出賣主權的質疑。當民眾自動將標語從原先的「馬英九道歉、劉兆玄下台」,轉為赤裸裸的「馬英九下台」,台灣社會已經對馬英九本人投下不信任票。這個不信任票不會隨著換掉閣揆而被撤回。所謂馬英九不沾鍋的道德神話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馬英九像晉惠帝再版的社會認知。
這次遊行的參與者有個特色,就是二十至三十九歲的年齡群比例很高,而且有大量的女性加入,這是過去四年民進黨遊行所不曾出現的現象。這些人不是因為仰慕蔡英文而參加遊行,而是對馬政府的無能與親中有著高度不滿,才會放下可以在週末休息的時間,選擇上街「嗆馬反中」。由於二十至三十九年齡層正是要在社會起飛的時期,這些人上街表達抗議顯示的,他們是對未來失去信心,對馬政府沒有信任感。
至於不少年輕婦女與媽媽上街怒吼,可看出這個社會對中國毒奶與黑心產品有多麼的厭惡。這些在投票行為上被認為是最堅定挺馬的族群,在馬英九上台五個月後反向嗆馬,也是藉此表達對馬政府親中政策的強力反對。馬英九勝選後,一直認為自己的七百萬票是因為民眾支持他的政見,復加上自身的傲慢,不理反對黨、與逢扁必反的意識形態,導致其政策一再出錯。馬英九鐵票已經出現動搖。
但是民進黨不能以此自滿,因為這些願意自動參加遊行的民眾,不代表這些人在投票時,會因為對馬英九的不滿就將票投給民進黨。實際上在一○二五遊行結束後,仍有不少人不顧民進黨公職的勸說,執意要留在凱道,或選擇在立法院絕食抗議,這是民進黨必須正視的現象。對民進黨來說,應開始提出正面的議程,將這股能量導向新公民運動,包括對公投法的修改、對陽光立法的監督、進行罷免立委,甚至是罷免總統的社會動員等。
民進黨起死回生的重點,並不在於明年選舉的提名名單,而在於是否能提出前瞻性的議程以導引這個力量,並將這股社會力量轉為對民進黨的支持,也順勢對民進黨過去的重病陳珂一起處理,使民進黨與台灣社會一起進步,使一○二五遊行,成為台灣新公民運動的起始點。